“代取公积金”骗局识别与防范——从“手续费”到“账户清零”的陷阱
近年来,以“代取公积金”为名的诈骗案件频发,其套路隐蔽且危害极大,需从以下角度识别风险:
常见骗局类型
“内部渠道”骗局
话术:“与公积金中心有合作,交3000元手续费即可秒到账”。
真相:公积金中心无“加急通道”,所有申请均需审核材料真实性。
“包装材料”骗局
话术:“提供身份证即可,我们帮你伪造租房合同”。
后果:材料造假将导致个人公积金账户冻结,并面临行政处罚。
“账户盗刷”骗局
手段:诱导用户登录虚假公积金网站,盗取账户密码后转移资金。
案例:某用户点击短信链接输入验证码后,账户内12万元被转至境外账户。
识别技巧
警惕“先付费”模式:合法提取无需预付手续费,费用均在办理成功后从提取金额中扣除(部分城市免收)。
拒绝共享敏感信息:公积金账户密码、短信验证码、身份证照片等严禁泄露。
核查机构资质:通过“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”查询代办公司是否注册,经营范围是否包含“公积金代办”。
维权建议
若已遭遇诈骗,立即报警并联系公积金中心冻结账户。
保留转账记录、聊天记录等证据,通过“12329”公积金服务热线举报违规机构。
公积金作为职工的住房保障资金,其提取需严格遵循法律程序。面对代办服务,应秉持“合规优先、风险自担”原则,切勿因一时便利陷入法律与财产双重危机。